美国法院不受中国商务部对中国法律解释的约束

六月 15, 2018

 

就备受关注的中国维生素C生产商价格垄断诉讼,美国最高法院于周四推翻了美国第二巡回上诉法院的裁决,最高法院裁决认为,联邦法院既无义务一定要采纳外国政府对其本国法律的定性,也无需忽略影响这些法律解释的其它相关材料[1]

美国最高法院认为,虽然外国政府的意见仍然重要——而且法院必须根据国际礼仪“仔细考虑”这些意见,但对外国政府陈述的权重分量却应视情况而定。因此美国法院在评估外国政府对其本国法律的描述时必须考虑一系列因素,其中包括:

  • 外国政府对其法律的描述的清晰度、透彻性以及依据;
  • 外国政府作出陈述的背景和目的;
  • 外国法律体系的透明度;
  • 作出陈述的机构或官员的职责和权限;以及
  • 陈述与外国政府以往立场的一致性[2]

最高法院指出,如外国政府作出的陈述与该政府的其它陈述存在冲突,或陈述是在诉讼背景下作出的(如本案中的陈述),法院应特别谨慎地对待。

无论何等情况,法院“可以对任何相关材料或来源加以考虑”,“无论是否系由诉讼一方提交”,从而确定外国法律的含义[3]。这既可以包括外国政府的陈述,也可以包括记录在册的任何相关材料以及法院在自己进行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任何材料。

由于第二巡回法院在诉讼中采用了“不容质疑的原则”,认为中国商务部对中国法律的解释具有约束力,所以最高法院推翻了其裁决并发回重审[4]。最高法院并未独立评估相关中国法律的要求或该等中国法律对本垄断纠纷的影响。

背景

最高法院的裁决使得关于从中国进口并在美国销售的维生素C的旷日持久的反垄断诉讼又得以延续。自2005年首次起诉以来,美国买家一直指称中国生产商违反《谢尔曼法案》,非法固定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维生素C的价格和数量。

被告从未就对其行为的指控提出异议。相反,被告辩称其行为是按照中国政府的要求,其援引国家行为原则、外国主权强制原则和国际礼让原则认为不应承担责任。中国商务部,即中国监管对外贸易的最高权力机构提交了多份文件,解释被起诉的行为实际上是“中国政府规定的监管定价制度”[5]。地区法院认为商务部的陈述并非不容置疑,尤其是在美国买家提交了与之矛盾的证据的情况下。诉讼进入庭审阶段,陪审团作出有利于原告的裁决,裁决1.47亿美元的三倍损害赔偿金。

上诉时,第二巡回法院推翻了前述裁决。第二巡回上诉法院裁定,由于中国生产商的行为是基于中国法律的规定,所以生产商不应为固定价格承担责任。第二巡回法院解释“外国政府通过其法律顾问或以其它方式直接参与美国法院的诉讼,提供有关[外国政府]的法律法规的解释与效力的[陈述],如这一陈述在相关情形下是合理的,美国法院有义务尊重这些陈述。”[6]  鉴于这一标准,第二巡回法院忽略了质疑中国对其法律所作陈述的一切证据。

最高法院作出调卷令以解决联邦法院评估外国法律含义时,是否必须将外国政府对其法律的描述视为不容质疑这一问题。

最高法院的裁决

最高法院的结论是,第二巡回法院认为商务部对中国法律作出的解释具有约束力是错误的。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44.1条要求法院如同评估其它任何法律问题一样对外国法律进行评估。这意味着法院“可以考虑任何相关材料或来源……无论根据《联邦证据规则》……是否可以采用”以及是否由诉讼一方提交。[7]

尽管最高法院解释应当以“国际礼让精神”对外国政府的陈述给予认真考虑,但对于任何陈述的适当权重“将按具体情况决定;联邦法院既不必接受外国政府对其法律的说明的约束,也不需忽视其它相关材料。”[8]

最高法院明确确定了法院在评估外国政府对其法律的陈述时的几项“相关考量因素”,其中包括:(1)陈述的清晰度、透彻性和依据;(2) 作出陈述的背景和目的;(3)外国法律制度的透明度;(4)作出陈述的机构或官员的职责和权力; (5)陈述与外国政府以往立场的一致程度。如果陈述与以往的声明存在冲突或是在诉讼的情况下作出的,则应特别小心。[9]

由于第二巡回法院“将其注意力放在了商务部的陈述上”,没有考虑有关中国法律的其它证据(包括中国政府前后不一致的陈述),因此最高法院将案件发回重审。最高法院解释说“地区法院关注的材料至少与商务部提交材料应得的权重与中国法律是否要求中国卖方为此行为有关。”[10] 在进行更全面的评估之前,第二巡回法院关于中国法律的结论不成立。

重要的是,最高法院没有解答有关中国法律的正确解释或中国法律如何影响正在进行的反垄断诉讼这些问题。 随着维生素C反垄断诉讼的继续,第二巡回法院将重新审理这些问题。


[1] Animal Sci. Prods., Inc.诉 河北维尔康制药有限公司, 编号16-1220, slip op. 第 8-9 (2018年6月14日)。
[2] Id. 第 9。
[3] Id. 第1–2。
[4] Id. 第 9–10。
[5] Id. 第 3。
[6] 关于维生素C的反垄断诉讼, 837 F.3d 175, 189 (2016)。
[7] Animal Sci. Prods., 编号16-1220,slip op. 第 8。
[8] Id. 第8–9。
[9] Id. 第9。
[10] Id. 第 12。


This memorandum is a summar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discussion only and may be considered an advertisement for certain purposes. It is not a full analysis of the matters presented, may not be relied upon as legal advice, and does not purport to represent the views of our clients or the Firm. Ben Bradshaw, an O'Melveny partner licensed to practice law in California and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Andrew Frackman, an O'Melveny partner licensed to practice law in New Jersey and New York, Philip Monaghan, an O'Melveny partner licensed to practice law in England & Wales, Ireland, and Hong Kong, Kenneth R. O'Rourke, an O'Melveny partner licensed to practice law California and England & Wales, Bo Pearl, an O'Melveny partner licensed to practice law in California, Ian Simmons, an O'Melveny partner licensed to practice law in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and Pennsylvania, Scott Schaeffer, an O'Melveny counsel licensed to practice law in California and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and Lining Shan, an O'Melveny senior legal consultant in the firm's Beijing office, contributed to the content of this newslett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newsletter are the views of the authors except as otherwise noted.

© 2018 O’Melveny & Myers LLP. All Rights Reserved. Portions of this communication may contain attorney advertising. Prior results do not guarantee a similar outcome. Please direct all inquiries regarding New York’s Rules of Professional Conduct to O’Melveny & Myers LLP, Times Square Tower, 7 Times Square, New York, NY, 10036, T: +1 212 326 2000.

Related Practices
Related Regions